在名師工作室中汲取力量 河北定興中學 陶云
2020年03月21日 20:36
來源:
在名師工作室中汲取力量
河北定興中學 陶云
馬洪恩名師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6月27日,已經(jīng)一年多了,時間過得飛快,成員之間可能因為學科的關系,都非常的投緣,可以說“一見鐘情”,在第一次見面后就結下了深厚的感情,尤其馬老師,作為主持人,在業(yè)務上引領我們,教學中指導我們,教研中激勵我們,生活中關心我們,讓我們感覺到工作室即是業(yè)務研討的聚集地,也是溫馨的大家庭。
下面我談談在工作室中自身的感悟。
培訓交流中尋找方向
記得第一次名師工作室活動時,馬老師說希望每位成員在工作室能找到自己專業(yè)發(fā)展目標,通過三年時間,逐一實現(xiàn)目標,在追逐的過程中能引領身邊的老師一同成長。雖然從2002年開始教學,但是我從來沒有系統(tǒng)的思考過專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,也沒有認真規(guī)劃過長遠目標,導致工作目標短淺,學習效率低下,學習動力不足,學習的連續(xù)性不強。
我的教育教學目標是什么?我的三年規(guī)劃是什么?我該如何去做?哪些事我應該更專注更細致全力以赴,哪些事我要減少或回避?帶著這些問題,我們一次次培訓中感悟,尤其2018年11月北京教育學院為期13天的培訓,感覺自己又一次回到了大學校園,在緊張充實的學習之余,我在慢慢解惑,李春山老師的案例分析讓我知道在教學和教研中如何擺正自己的態(tài)度,上官衛(wèi)紅老師自我的發(fā)展經(jīng)歷深深的感染了我,吳瓊老師理論結合教學實際的現(xiàn)場分析和互動讓我明白,原來理論如此有魅力和指導性,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多加強理論的研究,吳欣歆老師對于教師專業(yè)發(fā)展的四個階段的分析,讓我茅塞頓開,苦苦思索的問題吳老師早已經(jīng)給很多人講過了,我清楚了自己目前的狀況,也就明白需要走的方向。
原來我一直迷茫的要走向何方,現(xiàn)在終于明白自己身在何處是解決其他問題的首要條件。
教研活動中收獲成長
名師工作室的活動難免與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有沖突,所以每次馬老師要安排活動總是提前很長時間與大家商定,盡量安排在大家都方便的時候,而且有時間調(diào)解工作上的沖突,所以每次大家都特別珍惜本次活動,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來。
記得在蠡縣二中參加的集體活動中,馬老師讓我上一節(jié)課,然后大家共同研討,我準備好學案、教案后,馬老師和工作室其他老師看完后又和我交流了好幾次,課堂設計中學生活動是不是多了,難點是不是沒有突破到位,學生交流討論是不是時間短了,是否體現(xiàn)了“教-學-評”一體化。上完課后,大家對我的每一個課堂細節(jié)都一一點評,最后我們一同在觀看白建娥老師《向空氣中要氮肥》示范課,共同尋找差距,發(fā)現(xiàn)我們距離真正的高效課堂還有很長一段路,我們必須不斷虛心學習。
責任擔當下不敢松懈
每次培訓活動中保定市教科所宋惠民所長都要說,你們是名師工作室成員,代表保定市化學教育工作者的水平,同時要把自己的研學態(tài)度傳遞給周圍的同事,真正做到輻射一片。每次聽到后都感覺心情有點沉重,擔子有點重,在研學路上不敢輕言放松。
工作室共同規(guī)定每位老師半年至少讀一本相關的教學名著或化學相關書籍,至今我已經(jīng)把馮恩洪校長的《創(chuàng)造適合學生的教育》、格爾森的《從備課開始的50個創(chuàng)意教學法》、于永正的《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》、鄭忠斌的《堅持少而精 踐行生為本》、北師大王磊教授的《基于學生核心素養(yǎng)的化學學科能力研究》、首師大《走進高中化學教學現(xiàn)場》等閱讀完成,雖然工作時間繁忙,閱讀時斷時續(xù),但是總能在閱讀后感悟到教學是一門藝術,而不僅僅是謀生手段,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,精心去設計。
同時積極閱讀《化學教學》、《中學化學教學參考》等雜志,從中學習各位專家、老師對新課標的研讀、實踐成果及實驗創(chuàng)新等。尤其我覺得化學教師要能夠把實驗帶入課堂,一些不夠生動的實驗要能進行稍微改進,比如在做濃度對速率影響的實驗時,分別把等量碳酸氫鈉粉末從氣球中投入到盛有0.2mol/L和2mol/L的鹽酸中,一個氣球變大,一個氣球體積要小,但是學生對這個結論早已經(jīng)很清楚了,此時我把濃度改為2mol/L和6mol/L,讓兩個學生上來做一下,結果其中一個氣球迅速膨脹,然后砰一聲炸裂,給了學生很強的刺激和興趣,相信做這個實驗的學生可能很難忘卻這個場面了。在做鋁熱反應實驗時,由于實驗危險,很多教師選擇不做,通過《化學教學》中一位老師把該實驗微型化,在課堂上也有很好的效果。通過我的實驗必做,很多老師也逐漸重視實驗的現(xiàn)場演示和實驗創(chuàng)新,我校的實驗教學不再僅僅停留在播放錄像的基礎上,這一點我深深感覺到了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作用。